10月21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镇振龙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托管基地内,大型收割机正在收割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大豆。 刘云杰 刘青 摄
山东省禹城市房寺镇种植户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内,查看即将收获的大豆。 王善磊 摄
10月13日,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阎里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农业专家对实打实收地块进行测量。 刘童 摄
今年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推广的第一年,在16个省份示范推广1500多万亩。这一年里,涌现出了大批地方首创模式,成效显著。通过一年的“磨合”,捋顺了机制,找到了符合地方实际的模式、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为今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复合种植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将为国家稳粮扩豆做出更多贡献。
“大豆摇铃千里金”。10月以来,从西南丘陵、黄淮海平原到东北黑土地,我国多地推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陆续进入收获季。行列整齐的玉米、错落有致的大豆“同台亮相”,合奏丰收曲。“一地两收”成了今秋田野上别样的风景。
在山东禹城市房寺镇的田间,一台大豆收割机在两行玉米间穿行。“终于丰收了,我们是两个品种一起播下去的!”禹城市房寺镇乡邦合作社(简称乡邦合作社)理事长刘厚志看着收割机源源不断“吐”出大豆,难掩欣喜。
“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的农谚所言不虚,玉米套种大豆,高低作物搭配,相得益彰,不但利于各自的丰产增产,还能整体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传统间套种技术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简称复合种植),改单一作物种植为高低作物搭配间作,改等行种植为大小垄种植,通过近年来在四川、山东、河北等地的试验示范推广,被证明确实能够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实现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增收一季大豆。
在稳粮扩豆的背景之下,复合种植推进是大豆玉米兼容发展、协调发展,乃至相向发展的重要路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今年是复合种植大面积推广的第一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贴予以支持,在16个省份示范推广1500多万亩,引导各地集成创新适合本地特点的技术模式,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从春到秋,这一个种植季下来,复合种植的效果怎样?种植户、农技人员进行了哪些探索,克服了哪些困难?这一过程中,又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记者对内蒙古、山东、河北、四川等地的复合种植情况进行了采访。
大豆是双子叶植物,玉米是单子叶植物,两种作物不同科不同属,其习性、生长方式不同,株高有差距,除草、化控、防病虫技术要求都不一样。因此,复合种植模式中对这两种作物的品种有着特殊要求。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044永利集团最新链接教授雍太文介绍,开展复合种植,玉米品种要求株型紧凑、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割的高产品种,大豆品种要求耐荫、抗倒、宜机收高产品种,要注意品种间的合理搭配,还要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自身遗传特性,挖掘其品种潜力,减小带状间套作环境变化对其产量造成的影响。
为此,农业农村部从审定的大豆品种中遴选出102个相对适宜的品种,分区域分类型向各地推介选用。16个省(区、市)农业农村厅均推荐了适宜当地的大豆与玉米品种。
山东禹城市是产粮大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保持在69万亩。今年,禹城发展了13.46万亩带状复合种植,主推“4+2”模式。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成强介绍,禹城的大豆品种主推“齐黄34”,玉米品种主推“登海605”系列、“农大778”“沃玉3号”等。
在筛选复合种植品种方面,种粮的“老把式”也没少花心思。
王泉贵是吉林省蛟河市的种粮大户,从2016年开始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这两年,他在内蒙古通辽市进行推广。
“在一亩地上同时种两种作物,首先品种要选对。”王泉贵说,品种选择一定要因地制宜,带型模式也不可“一刀切”,要和当地的机械配套相结合。今年,他在通辽有4万亩复合种植,主推“4+4”带型,也就是4行大豆、4行玉米。玉米品种有“内秀10”“豫单9953”“良玉99”,都是矮秆耐密品种;大豆品种主要是“黑农82”“吉育86”“吉育203”。
雍太文表示,从今年各地示范情况来看,推荐的品种总体表现较好,如“齐黄34”大豆不仅在山东本省产量表现较好,带状间作亩产达到120—150公斤,在四川、贵州等地也能通过春晚播获得100—120公斤亩产量;玉米则有“黄金粮MY73”“登海605”等品种在山东、河南、江苏可实现亩产600—700公斤。
“要想确保苗壮苗齐,除了精细化整地之外,还要做到种子精选,播种时的深浅也要考虑。”王泉贵向记者晒出了今年在通辽地块的大豆、玉米田间测产报告,“大豆、玉米品种选得好了,产量自然也不愁。今年玉米平均亩产量579公斤,大豆平均亩产量86公斤。我们实现了玉米不减产,每公顷增收1200多公斤大豆。”
“通过这一年的实践和观察,我们禹城所选的大豆、玉米品种整体表现优异,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李成强说,10月12日,山东省农科院专家组在禹城市莒镇前将军庙村策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打测产6.12亩,玉米亩产达到726.28公斤,大豆亩产达到134.23公斤,做到了“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雍太文特别提示:“下一年品种选用上一定得早准备。”他建议,各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根据今年本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品种,早发布品种推荐意见,在主推品种与主推技术中明确列出适宜带状复合种植,同时组织本省种子公司根据推荐的品种,做好备种准备,在有种源的地方及早选种收购,争取来年不仅有种,还有好种可种,避免抢种现象发生。
选对种只是开了个头儿,播得好很关键。这些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玉米、大豆净作播种都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但复合播种是个新题目。
全国农技中心经作处处长汤松介绍,玉米和大豆的播种需求不一样,玉米的播种深度一般是4—7公分,大豆是3—5公分(降雨量多时仅需2—3公分)。因为大豆的顶土能力要弱于玉米,尤其要注意播种时不能太深,也不能压得太紧,不然不好出苗。
提高播种质量,要有机具配套的硬件保障。
3044永利集团最新链接机电学院副院长张黎骅介绍,复合种植在主产区是间作模式,需要同时播种。在丘陵山地,如西南地区往往采用套作模式,通常先播玉米,等玉米长到大喇叭口—抽雄期再播大豆。他认为,不管是在黄淮海大豆主产区的免耕播种,还是在西南地区进行旋耕播种,机播技术都是比较成熟的,带状复合种植可以借鉴。特别是今年,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推广下,很多企业积极生产和改装相配套的播种机具,解决了复合种植无机可用或机具不够的难题。
“大田复合种植,群众最担心的是工艺复杂。”山东禹城市委常委、副市长周蕾介绍,禹城市加强新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如播种补水、灭茬、造墒、播种、封地一体机等,以提高出苗率、减少人工成本。同时,对植保机械列入补贴名录,提高企业研发、农民购置的积极性。
乡邦合作社理事长刘厚志说,他们使用了气吸式播种机,通过气泵把种子吸上去,保证株距一致,不会缺苗断垄。
但也有不愿购买专门的播种机、或者没有购买能力的种植户。针对这种情况,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今年年初印发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应用指引》,分区域、分模式指导各地研究细化机具配套方案、操作技术规范,也为现有机具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内蒙古包头市源盛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简称源盛苑合作社)就根据生产实际对现有播种机进行了改造。
合作社理事长金军说,今年,源盛苑合作社共进行复合种植3160亩,主推“4+4”带型。“对于带型的选择,我们要考虑产量,考虑利于机械作业。”合作社原有5台玉米播种机、3台大豆播种机。复合种植要求把以前一亩地的玉米种子种进现在的半亩地里(另外半亩是大豆),靠传统的播种机有难度。
为此,合作社对播种机进行了改装。一方面,调试播种机,加装籽粒盘,在保证播种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密度;另一方面,加装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根据导航情况,一台玉米播种机、一台大豆播种机并排作业,同步推进。
金军说,从出苗情况看,改装是成功的。玉米亩播种量在5000株左右,能够保苗4800株左右,大豆出苗也很稳定。“复合种植整体出苗率能达到96%以上,这达到了我们的预想效果。”
其实,除了机具配套的“硬件”因素之外,播种质量还与农机手操作这一“软件”因素密切相关。
张黎骅提到,复合种植对农机手的操作有较高要求:大豆、玉米播深不同,农机手要注意调整好播深位置再进行播种;出苗率、发芽率不同,会差出5%—10%,播种时需多播一些,以此保证出苗率。“尤其是要播好大豆,要求农机手对技术熟练掌握,注意播种事项,才能保证机播出苗率。”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是2022全国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该区早在2006年就有少量示范复合种植,2021年复合种植扩大到3万亩。在选配良种的基础上,安居区一方面强化对经营主体、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与农机手的操作培训,发放技术明白纸;另一方面依托有经验的农场建立高产样板,针对机具选择、播深、播期等进行观摩展示。
记者了解到,今年在遭遇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安居区通过科学种植和科学抗旱,复合种植春玉米实测亩产达617公斤,复合种植大豆亩产达到150公斤以上。
在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全苗匀苗壮方面,各地各主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雍太文坦言,今年各地的播种情况确实存在较大差异。一些使用GPS导航拖拉机带一体机进行播种的,出苗整齐、均匀健壮;而利用改造后的异机播种既有缺苗断垄,还因播深不一致导致植株长势不齐、发生大小苗,影响高产。他建议,各地应在今年一体机播种基础上,尽量组织经营主体购买大豆玉米一体机,或者以县为单位组建农机服务合作社,利用财政补贴资金支持统一购买农机,来年提供统一播种等社会化服务,以抢农时缩短播期,从根本上提高播种质量。
10月初,经过90多天的精心管理,河北邢台市南和区的大豆玉米迎来收获季。10月13日,农技专家对南和区阎里乡金沙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的玉米和大豆进行实打实收测产,测产结果为玉米亩产557公斤、大豆亩产112公斤,“一季双收”妥了。
得知这个消息,邢台市南和区金沙河合作社种植户王志刚松了一口气。今年,他负责管理合作社的4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他告诉记者,比起净作玉米,复合种植的田管挺费事。以往玉米只要浇底肥,追施肥,后期基本上就没事了。但是,大豆玉米一块儿种,后期管理“比想象中要难”。
难就难在,对大豆、玉米这两种作物除草会产生“打架”的情况。
邢台市南和区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温春爽解释说,大豆、玉米的除草剂用药有着很大的差异,一些防治谱较宽、土壤残留期较久的除草剂很容易对彼此造成“误伤”,不仅会对今年的产量造成影响,可能还会耽误明年的间作种植。她认为,除草环节风险性很大,弄不好就会功亏一篑,因此,“复合种植最关键的技术是田间除草。”
内蒙古包头市农牧局二级调研员薛永明告诉记者,采取地膜覆盖,能够解决60%的除草问题。其余40%的杂草(苗眼、巷道间杂草),他们通过两种不同的除草方式解决。在玉米3—5叶、杂草2—4叶时,用自行改装的中耕除草打药一体机(带隔离挡板),加装不同除草剂进行第一遍除草。在玉米喇叭口期,根据杂草生长情况,“半机械、半人工”,利用手推式除草机和农户自行改装的耘锄进行第二遍除草。
除了化学除草外,苗前封闭除草是解决田间杂草的有效手段,尤其是黄淮海地区播种阶段土壤较湿润,利于药液封闭。今年,山东禹城在播种时全市统一供种、统一灭茬、统一播种、统一封闭除草,不仅确保了出苗质量,还让苗期杂草得到了有效控制。
邢台南和区也总结了一套方案:一是选用高效除草剂进行部分混用,综合快速除草;二要采取物理措施,避免两种除草剂互相伤害。根据国内目前较为成熟的除草程序,6月上旬,苗前喷洒玉米大豆都适用的除草药剂,由于选种时选用的是生长周期基本相同的玉米和大豆品种,7月初,邢台南和的玉米大豆就可以统一进行苗后除草,一次作业,各自用药,除草效率大大提升。
当然,不同区域的复合种植模式不同,杂草种类也有其区域特殊性。记者看到,在全国农技中心印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除草剂使用指导意见》中,提出“因地制宜、治早治小、安全高效”杂草防控策略,要求不仅要兼顾模式管理效率和大豆、玉米作物生长的安全性,同时也要考虑可持续性,不能影响来年的轮作倒茬。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李香菊指出,要解决杂草难题,除了优化施药技术以外,最根本的还是需要从作物本身入手,用生物育种的方式提升杂草防治效果,将玉米和大豆划到“统一阵营”,使二者可以同时兼容某种除草剂,才能把玉米大豆与杂草区分开来,有效解决难以通过机械一体化除草的“卡脖子”难题。
经历了选种、播种出苗、田间管理的“苦读”,复合种植眼下进入了“期末考试”。两种不同的作物该怎么收,收获时怎样才能减少损耗,实现颗粒归仓?
张黎骅解释,复合种植收获要看哪种作物先成熟。先收玉米,要求机器宽度不能超出两个大豆带的间隔,一般要比大豆带间隔窄15—20公分,以此保证机器进出时不碾压大豆。先收大豆,如果大豆倒伏较多,就需要用人工收获或者在机器上安装分禾器,避免收获机器碾压大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如果大豆玉米同时收获,因为玉米的种植密度比较大,选择机器的时候要选择“喂入量”比较大的机器,防止剥皮或者脱粒发生堵塞,保障作业速度。
在内蒙古通辽,种粮大户王泉贵采用改装的收割机。“先收大豆,再收玉米。”王泉贵说,他们将原有水稻收割机的割台根据大豆宽幅进行调整,使旧农机派上了新用场。将原来1.5米宽的水稻割台,改装为2.2—2.9米宽,正好可以收割“4+4”模式的4行大豆,使大豆收获损耗控制在5%以内。
在山东禹城,乡邦合作社采用了定制收割机。刘厚志说:“合作社专门从湖北定制了适合“4+2”种植的黄豆割台,10月11日小面积测试时发现效果不够理想,机损很大。”经过跟厂家沟通和农机手的连夜改装,10月12日上午测试结果非常好,机损降到大约5%以下。
在河北邢台,农户王志刚今年采用了“3+2”“4+2”两种种植方式,因此收获时也开启了“联考”模式:“3+2”模式下,因为垄距变窄,需要两台收割机,一前一后,共同完成三行大豆、两行玉米的收割;在“4+2”模式下,大豆收割使用的是经过专门调整、割台为2米的履带式收割机,大豆收割机“领跑”,玉米收割机随后完成两行玉米的收尾工作。
张黎骅建议,收获时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合格的、符合国家性能标准的机器,保证收获时将损失率降低。同时,农机驾驶员也要保证直线行驶,避免混合收获。此外,要注意收获季节,尤其是大豆的收获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要适时收获。
刘厚志感慨:“以后大面积种植,光理论不行,必须得实践。”有了省工的配套机具,如何把握两种作物的收获时机,如何把收获机具调试到最佳状态,他们还要在生产实践中继续摸索。
种植模式不管如何调整,有效益的才是好模式,才能真正地推广开。复合种植与净作相比,增加了多个环节,人工、农药、种子、机械等方面的投入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那么,玉米产量达到多少才是“玉米不减产”,大豆产量达到多少才是“多收一季豆”,综合效益究竟能增加多少?
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组长、3044永利集团最新链接教授杨文钰表示,通过多年多点及不同生态区玉米、大豆大面积生产产量统计,复合种植增产效果明显。例如,在以规模化经营为主的黄淮海地区,玉米亩产量达到500—550公斤、大豆亩产量达到100—110公斤,亩产值可达到2000元以上。
当然,与净作玉米相比,复合种植的成本确实有所增加。据测算,每亩增加大豆用种3—4公斤、种子成本60—80元,增加大豆复合肥15公斤、肥料成本30—40元,增加一次灭茬成本10—15元,增加一次化学除草成本20—30元,增加一次病虫害防治成本20—30元,增加一次大豆机收成本30—40元。整体算下来,亩增成本170—235元。
据杨文钰测算,相较于净作玉米,整体收益减去增加的成本,复合种植的规模化经营主体纯收入能增加200—300元/亩。
雍太文告诉记者,从山东禹城复合种植千亩示范片专家测产结果来看,玉米平均亩产555公斤、大豆亩产121公斤。按当前市场价玉米2.7元/公斤、大豆7.0元/公斤算,每亩产值可达2345元,与当地净作高产玉米(1200-1300斤/亩)相比,可亩增纯收入230—370元。再加上各种补贴收入,经营主体通过复合种植可亩增纯收入500元以上。
从面上看,复合种植确能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从多个点上看,种植户对复合种植的效益比较认可。
包头源盛苑合作社理事长金军说,当地玉米产量达到每亩800公斤,才能算是“玉米不减产”。通过测算,合作社今年玉米产量达到每亩816公斤,超出了目标。大豆的产量每亩有120公斤左右。他算了一笔账,今年复合种植的3160亩,按照一公斤大豆卖6—7元算,每亩能卖700—800元。复合种植中,播种、除草、施肥环节增加的投入是每亩240元,刨去这部分,每亩能有400来块钱的赚头。此外,还有政府给的复合种植补贴,每亩350元。“合作社复合种植这部分,比单种玉米要多收入180—190万元,非常可观。”
邢台农户王志刚说,合作社进行复合种植,农户更省心,农药、种子、机械这些成本都是由合作社统一出,农户只有在农忙时节,比如播种、打药、收获期盯着机器,尽可能减少损耗。加上政府每亩补贴200元,复合种植的亩效益能达到600元。
禹城乡邦合作社理事长刘厚志说,从收获结果看,今年玉米基本不减产,能达到理论目标。各个环节的投入在原来玉米净作的基础上增加了100—150元。即便不算补贴,多产出的大豆也是可以弥补玉米的少量损失和这部分成本的。他很肯定:“这种模式是有种植效益和长远发展前景的。”
除了这些“变现到手”的效益,种植大户对复合种植带来的其他“好处”也很看重。
金军说,为了支持复合种植,当地政府对合作社农田的设施进行了改造,采用膜下滴灌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省水、省肥,还能精准灌溉施肥。与传统地面灌溉相比,还有抗灾、抗盐碱、增产、改善作物品质等优点,这对复合种植的高产起了决定性作用。现在合作社的地都成了高产田,这对今后合作社多打粮、打好粮帮助太大了。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油料处处长刘武表示,复合种植大面积推广的第一年里,上下齐心,各方配合,涌现出了大批地方首创模式,成效显著。最重要的是,通过一年的“磨合”,捋顺了机制,找到了符合地方实际的模式、方法,摸清了各个环节的难点痛点,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为今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复合种植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将为国家稳粮扩豆做出更多贡献。
原文链接:https://szb.farmer.com.cn/2022/20221025/20221025_008/20221025_008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