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学院新闻

(四川农村日报)实现丘区秋水冬用,这项技术做到了

时间:2022-02-21  来源:     点击数:

使用秸秆覆盖技术的小麦长势喜人

眼下,仁寿县的麦田里绿意盎然,部分麦子已进入拔节期,记者跟随小麦专家深入田间开展调研活动。

在珠嘉镇棚村,一片麦田被划分为多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内的小麦长势均衡,其中一块长得尤为旺盛。“通过同田比较可以看出,使用了秸秆覆盖的小麦长势喜人。”3044永利集团最新链接3044永利集团最新链接小麦栽培团队专家樊高琼向众人介绍,该片麦田使用的是旱地小麦秸秆覆盖蓄水保墒水肥高效利用绿色生产技术(下文简称“秸秆覆盖技术”)。这项技术如何实现蓄水保墒?对生产有何意义?日前,记者为此采访了该技术研发团队。

秸秆覆盖

小麦水分利用率提高70%以上

拨开麦苗下的秸秆,土壤颜色呈现深色。团队成员、川农大教师郑亭介绍,针对我省夏秋降水多、冬春季节性干旱的特点,通过秋闲季秸秆覆盖抑制蒸发,增加土壤贮水量,改善土壤墒情,实现秋水冬用,从而满足小麦孕穗前的水分求,促进分蘖。

“探寻西南地区旱地小麦水肥高效利用的技术途径是提升该区域种麦效益、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樊高琼为众人揭秘说,四川盆地作为西南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旱地小麦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区域属于雨养农业区,降水季节间分布不均,小麦季累计降水不足200毫米,小麦生长严重受限。

通过连续6年定位持续试验,团队发现秸秆覆盖技术对于旱地小麦蓄水保墒效应、小麦根系构型及活力等方面效果显著。“其中,覆盖后0—100厘米土层土壤贮水量在播种时增加 21.3 毫米,拔节时增加11.2毫米(2016-2018年平均),秸秆覆盖使旱地小麦生育期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7%和74.5%(2016-2018年平均)。”团队成员、川农大讲师杨洪坤说。

此外,秋闲季秸秆覆盖后还改善了根土结构,实现土壤肥力提升和促进根系生长。樊高琼说,秸秆覆盖后土壤中固氮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更高,土壤肥力持续增强,同时,0—10厘米土层根系增多、变粗,吸收能力增强。小麦对肥料氮素的吸收效率提高15.4个百分点,达到43.4%。

净作模式

丘区粮食生产实现双效统一

秸秆从何而来?受益作物仅仅是一季小麦吗?据了解,为冬小麦涵养水源的秸秆来源于上一季作物。在丘陵旱地生产中,“冬小麦—夏玉米复合种植模式”因其利于机械化,而深受大户喜爱,被称为旱地“新两熟”。而作为冬小麦的“搭档”,丘陵夏玉米的传统种植存在不便于机械化操作的问题。为此,川农大有关团队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玉米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川农大教授袁继超介绍,在适宜地区推广“冬小麦—夏玉米”“油菜—夏玉米”两熟净作新模式,通过春玉米改夏玉米、间套作改净作、微型机改中小型机、手动喷雾器改植保无人机等一些列举措,已基本实现了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这一问题的解决,实现了丘陵区周年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种粮积极性。”袁继超介绍说。

2019年,该技术模式在仁寿县开展现场验收,旱地小麦实收亩产突破500公斤。2021年,在“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下,德阳市中江县回龙镇通过夏玉米秸秆覆盖,冬小麦、夏玉米测产结果均超过600公斤,全年粮食亩产超过1000公斤。

此外,在这一模式下,机械化生产可以有效解决秸秆还田问题。杨洪坤表示,小麦、玉米收获机均会将其秸秆粉碎后均匀地覆盖于地面,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实现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生态效益显著。与此同时,樊高琼提醒,秸秆覆盖技术的关键在于玉米秸秆覆盖务必细碎均匀,否则会影响到蓄水保墒效应和田间杂草生长情况。其次是采用免耕带旋播种机进行小麦播种。“两者影响到蓄水保墒效应,如果翻耕,水分散失快,则会达不到预期效果。”樊高琼说。

基于秸秆覆盖技术的成效,该技术入选为我省2022年度农业主推技术。樊高琼表示,该技术模式集作物丰产、资源高效等优势于一身,目前在仁寿、中江、南部、射洪等地开展了广泛的示范推广。据统计,我省2021年“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推广面积达到了430余万亩。

党委办电话:028-86290875  行政办电话:028-86290872  就业办电话:028-86290871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雅公网安备5118010004号  版权说明:Copyright © 2021 NXY.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3044am永利(中国)集团官方网站-欢迎光临版权所有。